【安防知識網(wǎng)】變焦鏡頭的歷史源遠流長,比一般人所想象的深遠得多。事實上,它誕生的時候,攝影術尚未進入實用階段。早在1834年,英國數(shù)學家彼得·巴洛就已經提出在伸縮式望遠鏡的目鏡組內加上一塊負透鏡(發(fā)散透鏡),“使加長的透鏡可以調節(jié),從而能夠以任意比例改變其放大率,甚至毋須使透鏡離開眼晴或者使視線離開目標?!卑吐鍖勺兎糯舐实摹半S意調節(jié)”式望遠鏡的這一構思終于在1890和1891年開花結果,分別由一位英國人、一位法國人和兩位德國人發(fā)明了實質上十分相似的可變望遠鏡頭。
變焦距鏡頭由于其固有特點而得到越來越廣泛地應用,變焦鏡頭的光學結構比較復雜,普遍采用的是機械補償法。這種技術因為它可以使變焦鏡頭設計得更加輕盈小巧,具有更佳的焦點補償效果,而且便于鏡頭設計師進行巧妙的光學校正。
今天,CCTV行業(yè)采用的變焦鏡頭結構均是機械補償法,鏡片的驅動方式分為3軌道技術和3-CAM技術。
3軌道技術是利用3條軌道來固定鏡片的相對位置,然后通過螺紋旋轉來驅動鏡片的移動,這種技術成本低,通過簡單的生產工藝就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相對于以前較低的CCTV攝像機像素,已經可以滿足要求,這種技術普遍應用于短焦、低端的鏡頭。
3-CAM技術是一種高精度的鏡頭才采用的鏡片驅動技術。這種技術采用特定光學透鏡組通過凸輪的驅動沿光軸連續(xù)移動,從而實現(xiàn)連續(xù)變焦,其可變組元數(shù)大多為二組或更多。3-CAM技術由于結構較3軌道技術復雜,對生產工藝要求高,制造成本高,成像質量高,經久耐用,一直被電視臺專業(yè)攝像設備采用。隨著對CCTV攝像機清晰度要求的日益提高,尤其是對長焦、大變倍鏡頭需求的日益增長。電視攝像行業(yè)鏡頭特有的3-CAM技術被引入了CCTV鏡頭產品的制造中來。
圖 3軌道技術生產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