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同樣的價錢,你會為兩年的高質量正版電影、電視劇埋單,還是為“低音震撼”的獨立音箱埋單?這也是用戶選擇樂視超級電視和小米電視的現實區(qū)別。有趣的是,這兩款售價相近的互聯網電視均代表了目前國內互聯網行業(yè)對傳統彩電業(yè)“顛覆”的代表作,但“正版影視”與“獨立音箱”的區(qū)別卻代表了兩者完全不同層次的生態(tài)圈——樂視倡導用戶為優(yōu)質內容和服務付費,小米則努力讓用戶避免為內容掏錢。誰能更勝一籌?
“看”電視還是“聽”電視?
樂視和小米最近先后發(fā)布的4K電視,顯露了這兩家企業(yè)在布局電視屏幕生態(tài)圈上的不同想法。先看看樂視X50 Air和小米電視2的產品差異:尺寸相近,前者50英寸,后者49英寸,均為4K標準的分辨率;硬件配置相近,均為號稱4K頂級處理器的MStar 6A918,2GB內存;售價也很相近,前者3978元,包含兩年服務費,后者3999元,包含一組獨立音箱。顯然,這兩款產品很接近。但在小米電視的發(fā)布會上,小米暗諷樂視超級TV兩年要價980元的服務費“太貴”,小米電視取而代之的是給用戶一組“聲音大、音色好、低音震撼”的獨立音箱,這一舉動贏得了現場“米粉們”的喝彩。但是,對4K電視而言,片源有價值還是獨立音箱更有意義?
4K電視在2014年走入了普及之年,國產品牌的 50英寸機型售價已經降到了6000元以內,但4K片源短缺的問題始終困擾消費者。樂視X50 Air的做法是直接開辟4K影片頻道——依托樂視網為用戶提供在線的4K影片服務,并標榜“每天有更新”。值得注意的是,樂視影業(yè)投資拍攝的張藝謀大片《歸來》刷新了國產文藝片的票房紀錄,這恰是一部以4K制作為賣點的影片。在全球4K產業(yè)鏈上,樂視跟索尼走的步調一致,既布局4K電視產品,也深耕4K 影視。顯然,樂視這一做法跟其長期布局以大屏為中心的“樂視生態(tài)”有關,樂視網和樂視影業(yè)為樂視TV供應了優(yōu)質的正版影視內容,無論是兩年980元的服務費,還是199元的4K內容包,樂視的內容服務和硬件天生捆綁在一起。
售價相近的小米電視2則用了另外一種方式解讀內容服務和硬件。在 “米粉節(jié)”上,小米方面披露小米路由器就是為小米電視而準備的——這個售價699元的路由器不光使用了最新的802.11ac WiFi標準,更擁有大容量的硬盤——用戶可以通過更快速的WiFi連接小米電視和路由器,并無線播放下載在路由器硬盤中的高清影片。顯然,小米給用戶制造了播放優(yōu)質視頻的良好硬件基礎。但前提是,用戶得自己想辦法把內容下載到硬盤中。獨立于電視屏幕之外的音箱也顯示了小米電視“硬件”導向的屬性。小米方透露,實在沒有辦法在纖薄的電視機機身中塞下9個大尺寸喇叭,所以小米的工程師們想到了制作獨立音箱的辦法!
蘋果式“垂直封閉”還是谷歌式“渠道為王”?
回到用戶到底會為正版影視付費,還是會為硬件本身付費的問題,選擇這兩個答案的人群顯然不是一類人,就像用蘋果iPhone和安卓智能手機的人,絕對不是一類人。這一情景就像垂直封閉的蘋果生態(tài)系統,跟倡導內容免費的谷歌安卓生態(tài)之間的較量那樣,競爭激烈,卻遠沒有分出勝負。
“樂視生態(tài)”就如蘋果那樣垂直封閉——圍繞TV屏幕,樂視建立了影視生態(tài)圈,能拍電影,能買電視劇,也能自制綜藝節(jié)目,用戶也可以通過TV屏幕獲取其他應用,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樂視TV超級電視的用戶體驗最簡化,就像喬布斯所追求的那樣,簡單。而980元兩年的年費就是維持“樂視生態(tài)”正常運作的利潤來源——樂視TV超級電視的硬件部分基本上是0利潤。如果說中國的電視用戶都已經習慣了每月為有線電視繳月費,并且樂于為電影票埋單的話,那為何用戶不能為樂視的內容服務埋單呢?
拒絕為內容埋單的人往往會搬出這樣一套理由:收費就不看,總能得到免費的——這正是谷歌所倡導的“渠道為王”。安卓的應用商店里的免費應用明顯多于蘋果商店,并且谷歌也不主張用戶直接為了獲取電影、音樂而付款,它更推崇廣告模式——用戶可以免費看視頻、聽音樂、玩游戲,唯一的代價是看廣告。小米電視顯然更推崇谷歌的價值觀——即便再折騰,用戶也還是可以千方百計把硬盤塞滿電影、電視劇,但前提是你不對內容、畫質等提更高的要求。
追求極簡用戶體驗的人,往往與追求最高產品性價比的人難以有共同語音,就像用慣了蘋果iPhone的人怎么也無法適應安桌智能手機的“半成品”狀態(tài),熱衷折騰安桌智能手機的玩家永遠也無法認同蘋果iOS的封閉,或者尋求“越獄”。同理,在相對垂直封閉的樂視超級電視生態(tài)中,用戶可以最簡化地獲取高質量的正版影視內容,要的就是簡單;小米電視則是提供用戶折騰的空間,滿足用戶的“免費”欲望。這兩種不同形態(tài)的生態(tài)圈都滿足了各自用戶的需求,但卻不是同一層面的生態(tài)圈。
生態(tài)圈靠內容服務制勝?
顯然,樂視一直強調的生態(tài)圈核心是內容和服務。樂視TV高級副總裁彭鋼對軟硬件的理論是:如果沒有內容,硬件就沒有價值。的確,對于用戶來講,硬件沒有內容仍相當于是一臺顯示器。
業(yè)內人士表示,企業(yè)與用戶建立起來的關系是商業(yè)關系,向用戶收費也是維系這種商業(yè)關系的一種手段,同時是確保這種關系不斷向前的基本動力,通過提供優(yōu)質的內容和服務與用戶保持緊密的聯系,未來在電視領域或許會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那么,樂視的付費用戶究竟在購買什么呢?答案當然不只是正版影視這么簡單。彭鋼認為,樂視的目標是要讓使用樂視超級電視的用戶變成“千人千面”。“我們一開始就了解用戶的數據、用戶的行為、觀看的內容、使用的行為,這些都是可以被記錄的。被記錄以后,我們就把數據庫重新梳理,可以透過用戶以前跟內容接觸的需求,去發(fā)現他未來的行為軌跡。所以,我們最終的服務目標是幫助用戶和內容的關系上進一步個性化,我們現在希望內容越來越跟著你的習慣走,讓它更符合你的個人需求、個人喜好。”
樂視小米智能電視爭霸賽 4K只是噱頭?
如果去不了巴西,還是更換觀戰(zhàn)裝備來感受世界杯的無限樂趣吧。隨著觀眾對視覺體驗要求逐步提高,電視廠商也在變著法的更新技術。但從高清電視到全高清電視再到4K電視,給觀眾的感覺卻是營銷手段蓋過技術魅力。從需求方面來看,電視可謂家庭保有量最高電器之一。從每家一臺電視分支出臥室電視、客廳電視;顯示效果從高清提高到超高清,讓消費者無不感嘆“夠用就好”。同時,各大電視廠商競爭也非常激烈。但4K電視以高清、智能、大尺寸等配置優(yōu)勢,成了各廠商強攻黑電市場的有力武器。那么,各廠商在角力的同時,除了技術、價格上下工夫外,還要考慮什么呢?
樂視小米爭搶 4K電視會否重蹈3D電視覆轍?
追尋3D電視的發(fā)展軌跡,你會發(fā)現3D電視推出至今,一直就沒走出片源短缺的尷尬。不是說3D電視不好,而是3D影視的生態(tài)壓根就沒人去搭建。毫不夸張的說,當前你可以看的華語3D影片不會超過 100部,這是一種無謂的尷尬。再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這就相當于你買了輛法拉利,在“首堵”駕駛一樣。
現如今的4K電視(即分辨率達到3840*2160,就是超清晰),恐怕是在重蹈3D電視的悲催覆轍。與3D電視當初一樣,4K電視也擁有驚艷的硬件配置、近乎完美的設計工藝。甚至這些電視圈的新玩家們,將他們稱之為鯰魚更合適,他們還顛覆了以往電視產業(yè)的價格規(guī)則。
動不動就3000元的價格買個50寸的“新概念”電視,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擺在以前不加價就不錯了,更何況還是降價??上У氖?,3D電視曾經遭遇的片源短缺尷尬,4K電視如今也正遭遇這樣的尷尬。
而作為所謂國內首款4K智能3D電視X50AIR的幕后掌局者,賈躍亭現在的反應卻顯得有些從容。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極度偏執(zhí)的人,一旦認定某些觀點,別人根據無法改變他。
如果把他現在的從容和他的偏執(zhí)聯系在一起,我們可以理解為,他已經有了應對片源不足的解決方案,這樣的解決方案可能就是自己拍,如樂視與張藝謀合作且最近熱映的電影《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