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海盜”“小英雄”“地下通道”“銀貴族”……都是英國情報部門對普通民眾監(jiān)控手段的不同代號。此外,英國政府正敦促議會通過一項名為“數據保留和調查權法案”的緊急法案,授權安全部門搜集個人信息。英國首相卡梅倫強調,收集和攔截危險分子之間的通信信息,對打擊英國所面臨的犯罪和恐怖威脅至關重要。
雖然政府希望通過監(jiān)聽等非常手段,達到情報上的預警效果,但實際操作中大規(guī)模的監(jiān)聽也可能侵犯公民隱私權,因此遭到許多組織和個人的反對。
政府機構研發(fā)網絡工具旨在使網絡輿情朝著有利政府方向發(fā)展
“憤怒海盜”軟件,專門用來永久關閉某臺計算機的特定賬戶;“地下通道”則負責更改網絡民意的投票結果;“小英雄” 能夠實時掌握和記錄即時視頻通信的所有內容;“調包”則專門負責用偽造的電郵地址發(fā)送郵件;“銀貴族”用來跟蹤、尋覓、發(fā)現(xiàn)和刪除視頻網站上的“不符合要求”內容……
這些不是游戲,而是現(xiàn)實中英國政府用于監(jiān)控民眾的軟件工具的各種綽號和代碼。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7月15日發(fā)表題為“秘密的宣傳:英國間諜可操縱網絡調查”的文章,曝光了英國情報機構各種各樣的網絡監(jiān)控手段。
報道說,曾協(xié)助美國情報機構前雇員斯諾登曝光“棱鏡門”的英國《衛(wèi)報》前記者格林沃爾德再抖出猛料,揭露了英國情報部門對普通百姓進行無孔不入的監(jiān)控新花樣,包括“修改”網絡調查結果、制造熱點新聞假象、創(chuàng)造虛假網絡流量等。 據報道,格林沃爾德在其經營的網站“攔截”上撰文說,英國政府通信總部旗下的聯(lián)合威脅研究情報組研發(fā)了大量網絡工具,目的是進行政治宣傳和網絡欺騙,使網絡輿情和民意走向朝著對政府有利的方向發(fā)展。
還有另外的專門工具,可以用來尋找捕捉鎖定目標在社交網站上的個人照片,并人為增加、減少網站或網頁的流量,甚至制造出某個視頻或消息在網絡上瘋傳、受到網友歡迎的假象等。而在此前曝光的解密文件中,英國情報機構就已經使用發(fā)送虛假信息以及心理操控用戶等手段,對網絡實施有效監(jiān)控和有針對性的操縱。
安全機構在法律保護下堂而皇之地獲得更多互聯(lián)網和手機數據
英國《每日郵報》日前報道,英國政府正敦促議會通過一項名為“數據保留和調查權法案”的緊急法案,“將允許警察和安全部門通過電話和互聯(lián)網記錄來搜集個人信息,保留對通信企業(yè)的現(xiàn)有要求”??穫悘娬{,英國需要這樣一個緊急法案,來應對和打擊迫在眉睫的犯罪和近在咫尺的恐怖分子。他表示,收集和攔截危險分子之間的通信信息,對打擊英國所面臨的犯罪和恐怖威脅至關重要。當地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法案獲得英國多數黨派的支持,在議會獲得通過只是時間問題。
英國《旗幟晚報》在報道中說,為打擊所謂的“恐怖主義”,眼下卡梅倫投入11億英鎊(1英鎊約合10.6元人民幣)的國防經費,其中8億英鎊將專門投放在搜集情報、監(jiān)控等工作上,使安全機構可以在法律的保護下,堂而皇之地獲得更多的互聯(lián)網和手機數據。這樣,民眾將幾乎喪失個人隱私。
有分析指出,這是卡梅倫政府為防范和打擊恐怖主義采取的新舉措。眼下,隨著在伊拉克、敘利亞參戰(zhàn)的極端分子回流到倫敦等地,英國面臨著嚴峻的安全形勢考驗,尤其是這些回歸的“圣戰(zhàn)分子”揚言要在英國“制造大動靜”。與此同時,英國穆斯林長老們日前集體發(fā)聲,宣布在伊拉克境內的所謂“伊斯蘭國”是非法的,與伊斯蘭的教義、教規(guī)不符。顯然,這些話嚴重刺激了“圣戰(zhàn)者”,很容易激起他們的反彈,使他們加快“在倫敦等地大干一番”的腳步。
本報記者注意到,倫敦的公共設施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以地鐵為例,所有的地鐵站入口都不設安全檢查??植婪肿訑y爆炸物進入地鐵,簡直易如反掌。而英國政府寄希望于通過監(jiān)聽等非常手段,防患于未然,達到情報上的預警效果,但顯然,這樣的做法不僅很難取得實效,還可能侵犯了廣大民眾的個人隱私。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赫伯森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的動機也許是正面的、積極的,但就打擊恐怖主義而言,并不是一個好方法,相反會引起人們的不滿和反感。而事實上,一些民權團體已經開始反對這個法案,認為該法案妨害隱私權,開了危險的先例。
無孔不入的監(jiān)聽和網絡監(jiān)控等行動遭到許多組織和個人的反對
據英國廣播公司日前報道,英國政府通信總部無孔不入的監(jiān)聽和網絡監(jiān)控等行動,遭到了許多組織和個人的反對,甚至指控。對此,英國特別司法機構——調查權力法庭將審理一些權益組織對英國政府通信總部大規(guī)模監(jiān)聽公民通信所提出的申訴。
據悉,英國政府通信總部的“坦波拉”監(jiān)聽計劃利用網絡緩沖的特點,可以存儲民眾的通信數據30天和通信內容3天。包括國際隱私組織和人權組織“自由”等在內的多家權益組織,對英國政府通信總部“肆意截獲、收集和使用”公民通信資料的合法性提出了法律挑戰(zhàn),將后者告上了法庭,要追究其法律責任。
對此,英國政府通信總部沒有做出正面回應,只是在其發(fā)表的一份聲明中強調,“所有的工作,都是嚴格按照法律和規(guī)章制度進行的,同時,我們能夠確保,我們所有行動都是經過授權、必要和適當的”。
但人權組織等并不買賬,他們堅持要和政府通信總部對簿公堂。調查權力法庭將進行調查和取證,這個神秘的“坦波拉”計劃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已經實施了多長時間?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
倫敦市中心貝克街一家網吧的老板對本報記者說,也許真實情況比報道的還要厲害,客戶在網吧電腦上的每一個操作,都在情報機關的掌握之中,“我們毫無通信安全和個人隱私可言”。
斯諾登呼吁開發(fā)反政府監(jiān)控技術
網絡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信息安全機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