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國繼續(xù)通過大手筆資金運作打造其云-網-端的IT帝國,紫光在芯片業(yè)務上的決心到底有多大?趙偉國曾說:“只有芯片是事業(yè),其余的都是生意”,紫光集團更是喊出用5年時間,在芯片產業(yè)上營收超過100億美元的口號,紫光要造就的是一個資本神話還是行業(yè)傳奇?
存儲器已經錯過最佳介入時間?
七月份的時候曾傳出紫光集團向美光提出收購要約,收購金額約為230億美元,不過這個傳聞出來以后,市場上均認為這樁交易能夠達成的可能性極低,但是紫光要進入存儲器行業(yè)的決心不假。此次入股西部數據及請來美光代工廠(華亞科技)的高管似暗示收購美光的大門已經關閉,那么紫光這種曲線救國的路線能夠成功嗎?
現在的DRAM存儲器市場已經成為三國演義,從2015年第二季度的數據來看,三星、海力士、美光市場份額總和超過90%,排名第四的南亞科技僅有3.2%的市占率。所以高啟全來紫光或許可以啟動紫光的存儲器項目,但是不足以使其在存儲器市場立足,即便有機會把整個南亞科技吞并,也滿足不了紫光的布局需要。
幾名業(yè)內人士均向筆者表示,存儲器(尤其是DRAM)恐怕已經錯過了最佳的介入時機。2012年爾必達破產時是相當好的機會,可惜當時中國沒有人敢出手。當資金不是問題時,市場上只剩下了三強,這是一個相當穩(wěn)固的市場結構,三強現在誰也不會輕易撤出戰(zhàn)斗,即便是有些力不從心的美光。
京東方當年通過收購現代的液晶面板業(yè)務從而進入面板產業(yè),通過多年持續(xù)不斷的燒錢以后,終于迎來的翻身的一天,可是誰來做紫光在存儲領域的“現代”呢?
合作或等待技術突變?
在投入越來越大,工藝越來越難,又沒有可以借力的切入點時,看起來現在真不是一個進入存儲器產業(yè)的好時間,但越往后拖時機越差,除非出現技術突變徹底改變現在的存儲器格局,才有望在混亂中覓得一些機會,但這是可遇不可求的。
不管如何,入股西部數據的紫光集團實際一只腳已經踏入了存儲器行業(yè),西部數據在傳統機械硬盤和固態(tài)硬盤(SSD)方面都有布局,老杳更進一步分析趙偉國此舉意在換取將來與西部數據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時的控股權,以給未來與美光的合作樹立范本。
不過大家的分析都忽視了硬盤公司的另外一項技術,即其在磁技術上的積累使其可以輕松進入磁存儲器(MRAM)領域,事實上西部數據與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在2012年投資了一家叫做Everspin的公司,這家公司即專注于設計開發(fā)磁存儲器。磁存儲器作為非易失性存儲器,讀取速度卻與DRAM相當,MRAM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容量不容易做大,不過就像美光新推出的3D Xpoint技術一樣,能否顛覆現在的存儲器市場還要看該技術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能否超過現有技術。
事實上,不管是傳統機械硬盤、固態(tài)硬盤、DRAM、閃存,能夠用資金砸出一個切入點,對中國的電子產業(yè)的發(fā)展都有重大的意義。
步子太大會不會被扯住?
但是不差錢的紫光集團的愿景有點過于美好,半導體業(yè)務年營收100億美元是什么概念?2014年展訊營收12億美元,銳迪科僅有2.4億美元,雙方營收合并不過14.4億美元,僅靠展訊和銳迪科或許五年之后或可以做到“中國最大、世界前列的通信芯片集團”,但是要想營收破百億有點困難,100億美元的年營收在2014年可以超過東芝而排名世界第七大半導體公司(據IHS數據)。
三星半導體業(yè)務的增長速度堪稱奇跡,但在1991年營收達到14.7億美元的三星半導體,直到2004年才突破百億美元年營收。
2003年購買了韓國現代的液晶面板線的京東方,2010年還虧損了20億,由于連年虧損又不斷融資,京東方被稱為“吸血鬼”、“燒錢機器”。不過錢總算沒有白燒,2011年開始盈利以后,2013年和2014年京東方的毛利率都位居面板行業(yè)的全球第一名。
當然刻舟求劍的意義不大,時代不同了,半導體市場的規(guī)模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5年達到百億美元營收的計劃,僅靠展訊和銳迪科顯然實現不了。
所以存儲器是紫光集團計劃里的必然選項,但是半導體并不是一個可以只靠資金這個激素就能夠速成的行業(yè),而且與京東方專注面板不同,紫光在多元化的路上走得更遠,帶來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存儲器所需的投入比面板還要大,三星、海力士和美光每年都要在存儲器上投幾十億美元,所以現在的問題是,紫光集團做好了虧損七年的準備嗎?如果芯片業(yè)務注入到上市公司里面去,有多少股東愿意花七年的時間陪伴一個“吸血鬼”成長為行業(yè)巨人?京東方的故事能夠復制嗎?誰能夠給投資者擔保這不是又來一個德隆?
我當然希望這次的故事既是一個資本神話,又是一個行業(yè)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