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難過梅林關,好漢難過布吉關”,一直有這樣一句戲言調侃深圳交通,關口難過一直是深圳交通的死穴,為了緩解過關難的現(xiàn)狀,去年開始,深圳啟動了梅林關、南頭關、布吉關、沙灣關等大關交通改善工程,每一類關口針對其不同的需求制訂最為科學合理的方案,那一句戲言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十三五”期間將建智能交通服務系統(tǒng),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加強交通管理運營。打著“最嚴交規(guī)”的深圳,在智能交通的發(fā)展一直領先全國。下面讓我們來細數下深圳在智能交通的應用上有哪些新創(chuàng)舉。
目前,深圳市建成了“一個平臺、八大系統(tǒng)”組合成為指揮中樞。“一個平臺”即交通共用信息平臺;“八大系統(tǒng)”包括交通信息采集系統(tǒng)、交通控制系統(tǒng)、網格化機動車識別綜合應用系統(tǒng)、干線交通誘導系統(tǒng)、停車誘導系統(tǒng)、交通事件系統(tǒng)、智能交通違章管理系統(tǒng)、閉路電視監(jiān)控系統(tǒng)。
傳輸網絡
隨著各項公安業(yè)務的開展,包括接處警系統(tǒng)、智能指揮系統(tǒng)、電子警察系統(tǒng)、綜合查詢系統(tǒng)等,這些應用對承載網絡的網絡帶寬、數據安全、響應時間等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大膽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采用華為智能交通傳輸網解決方案建設智能交通信息平臺。項目建成后,深圳的道路交通科技技術和管理水平將進入業(yè)內領先行列,為深圳市民營造一個安全、有序、暢通的交通環(huán)境。
電子抓拍
目前,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全深圳的電子“探頭”已將近50萬個。2015年,監(jiān)控探頭將覆蓋深圳絕大部分地域,平均每平方公里超過250個探頭,深圳進入“探頭時代”。
另外,在深南路上可以看到一種懸掛在路面上的新式電子警察,這是懸臂式電子警察。這種新型電子警察可以實現(xiàn)多車道多相位同時監(jiān)控,可以實施分車道抓拍。此外,目前交警部門研發(fā)將帶有錄像功能的電子警察,專門抓拍進入導向車道后跨實線變線的行為。
電子標識卡
據報道,8月初,深圳交警在深圳市13個路口36個方向建設了公交優(yōu)先通行系統(tǒng),并推進公交車“電子標識卡”的安裝,覆蓋福田、南山、鹽田、龍崗、龍華五個區(qū)(新區(qū)),實現(xiàn)公交車輛優(yōu)先通行,這是全國首創(chuàng)。
闖綠燈罰款
《深圳經濟特區(qū)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罰條例》對“闖綠燈”也有明確的處罰規(guī)定,第十二條第(四)項,遇有前方交叉路口交通阻塞時未依法停在路口以外等候,強行進入的,處300元罰款。一年內有3次的,從第三次起每次處500元罰款。
區(qū)間測速
車牌自動識別系統(tǒng)自2001年開始建設并不斷完善至今,交警通過該系統(tǒng)偵破了交通肇事逃逸、假牌、套牌等案件489起。目前深圳全市已完成113個車牌識別監(jiān)測斷面的建設,初步形成了前端識別點的網格化布局,基本覆蓋了市區(qū)內的主要道路以及全市重要二線關和三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