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車超載嚴重,甚至使用報廢車當校車……近年來,由校車引發(fā)的交通事故屢見不鮮。為消除接送學生車輛的安全隱患,近日,南山區(qū)教育局決定運用高科技,給中小學、幼兒園的校車安裝GPS監(jiān)控系統(tǒng),以實現(xiàn)足不出戶即可知曉車輛是否超載、超速行駛。不料,這件“好事”遭到少數(shù)學校的質(zhì)疑,認為每年1600余元的GPS服務費給學校增加了負擔。
應該說,校車的安全問題當然茲事體大,假如校車超速、超載行駛的話,確實等同于置“未來的花朵”們于危險的境地。從這個角度來看,深圳南山區(qū)運用高科技,將中小學、幼兒園的校車全部納入GPS監(jiān)控之下,當然不無道理。不過,GPS監(jiān)控校車安全是否有必要,給校車安上GPS“緊箍咒”是否就能立竿見影的確保安全,恐怕還需商榷。至于每年1600元的GPS服務費被直接轉嫁到學校身上,也同樣值得質(zhì)疑。
GPS本質(zhì)上不過是個定位裝置,給校車裝上GPS固然可以方便對于校車的定位與測速,但是,校車的安全隱患其實并不止于超速,而對于校車是否超載之類的細節(jié),GPS技術恐怕也同樣鞭長莫及、愛莫能助??梢?,GPS一裝,其實并未萬事大吉,也遠沒有真正實現(xiàn)對于校車安全性的管理。不僅如此,校車GPS的每年1600元的服務費,盡管名義上是向民辦學校收取,但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為這筆不菲管理費埋單的其實還是學生及其家長。最初為學生安全著想的善意,假如不論方式,不計成本的話,也確實極有可能走向“擄學生羊毛”的反面。
綜上所述,校車安全問題的監(jiān)控,當然不無必要,但卻不應陷入技術崇拜癥的誤區(qū)中,更不必大動干戈、不計成本的強制校車配備GPS。事實上,校車安全的監(jiān)管完全可以通過學生和家長的廣泛參與來實現(xiàn),相比GPS監(jiān)控“殺雞用牛刀”的昂貴與不便,車上的學生與家長的參與,不僅成本更低,也更具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