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安防系統(tǒng)中有大量的攝像頭,所以安防系統(tǒng)無法布置大量的人員盯住所有的視頻場景。事件的發(fā)生也是短暫的,即使發(fā)現可疑人物或事件也往往需要事后調取錄像,以便仔細分析事件的發(fā)生過程,同時研究下次如何避免事件的發(fā)生,所以存儲必然成為視頻監(jiān)控中最重要的單元。存儲不僅最重要,而且存儲在方案工程中的占比也比較大,存儲中的技術也比較復雜,故研究存儲的歷史發(fā)展和探討存儲的未來就顯得尤為重要。
國內存儲的發(fā)展歷程
第一代存儲是早期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采用的VCR存儲,VCR存儲實現了最基本的記錄功能或記憶功能。
第二代的存儲是DVR,DVR產品的出現讓人們眼前一亮,DVR采用數字化視頻圖像處理方式,并應用了計算機及網絡技術,視頻存儲在硬盤上,實現了存儲的數字化,錄像很容易在各種數字介質上轉移和復制,而視頻的質量不會因此有任何的降低。另外,DVR的存儲也可以實現遠程網絡的管理。
第三代存儲,這里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說NVR,有人說是IP存儲。其實這兩種存儲都是視頻存儲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都可以歸納為網絡存儲?,F在很多用戶和工程商將網絡和高清等同了,其實這是概念的錯位,網絡存儲最重要的不是解決網絡的問題,而是解決高清的問題。早期的IPC確實是解決網絡的問題,模擬系統(tǒng)無法讓終端的客戶控制最前端的攝像頭,所以IPC誕生了,隨著IPC的發(fā)展,我們發(fā)現2012年之前只有網絡才是解決高清的最好的方式。所以才導致很多人誤將高清和網絡混淆了。這樣我們就很清晰的認識到第三代存儲是網絡存儲,用網絡手段解決了高清的問題。
NVR和IP-SAN雖然都是網絡存儲,然而其發(fā)展源頭不同。NVR是由DVR發(fā)展而來的,DVR接模擬攝像頭,改為接網絡攝像機就是NVR了,所以NVR集成了DVR的各種技術,表現出產品非常成熟和穩(wěn)定,非常適應安防行業(yè)。IP-SAN相比經歷了很大變化,早期集中存儲方案中,IP-SAN是存儲的唯一選擇,2005年之后,攝像機也開始了IP化的進程。這是DVR還在快速的發(fā)展,IP攝像頭的數量還比較少,標準協(xié)議也沒有,開發(fā)NVR花費很大,市場又少,所以幾乎沒有廠家做NVR。IPC廠家通過提供SDK方式,讓集成商完成平臺接入IPC的工作,從而使得2010年之前絕大部分IPC都采用IP-SAN存儲。
網絡存儲的進化
兩種網絡存儲方式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都遇到了問題。
由DVR進化而來的NVR,遇到了網絡能力不足的問題和大容量存儲的問題。對DVR而言,其網絡上傳是輔助功能,而對NVR而言,網絡接入是必須且最重要的功能,所以DVR可以在20Mbps以下帶寬下工作,而高清碼流都在4-8Mbps,20Mbps碼流只能接4路。NVR作為網絡存儲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高集成度帶來成本的降低,所以項目往往需要更多路數的設備,于是最大8個盤位的設備難以滿足項目的需求了。這兩個問題的解決主要依賴NVR系統(tǒng)架構的變化,一些廠家采用嵌入式X86的方案,既能保證產品的穩(wěn)定性,又讓產品的存儲能力和網絡能力產生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如大華2011年推出的DH-NVR6000,讓NVR從32Mbps的接入能力直接跳到了384M,提升了12倍,同時支持的硬盤數量也提升到16塊。
IP-SAN遇到的是另一類問題,相對NVR的分布式架構,IP-SAN采用了集中管理的方式,接入、存儲和轉發(fā)都需要依賴服務器。視頻的數據量非常大,于是服務器承載了相當大的負載,這在理論和實踐中都給服務器帶來了挑戰(zhàn),視頻直存的概念被提出來,如2010年大華推出的SVR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