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困意感知技術中看到商機的不只是富士通。因為隨著藍牙等通信方式的普及,從各種裝置實時收集數據成為了可能。
東芝信息系統(tǒng)的“身體未來安全駕駛值守服務”,能夠利用醫(yī)用傳感器檢測心電圖感知困意。將醫(yī)療現場使用的“Silmee”傳感器用凝膠貼在駕駛員胸部附近。除了通過分析心電圖檢測困意外,還能利用設置在車內的智能手機,感知急剎車、方向盤的抖動和車距等。能在檢測困意的同時,綜合判斷駕駛員的疲勞程度也是該服務的特色之一。該公司已于2015年3月,與川崎市的出租車公司合作啟動了驗證實驗。
服務面臨的課題是“很多駕駛員對于使用凝膠在心臟附近粘貼傳感器有抵觸情緒”(東芝信息系統(tǒng)技術統(tǒng)括部顧問渡邊俊英)。今后,該公司還將考慮能夠通過車內的空氣振動感知脈搏和心跳的非接觸型傳感器、腕帶型傳感器等。
不只是面向巴士和出租車駕駛員等“專業(yè)人士”的產品,一般駕駛員可以使用的終端也將問世。大型眼鏡連鎖店睛姿(JIN)將會在2015年秋季推出多功能眼鏡“JINS MEME”。
MEME使用眼鏡框中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掌握身體的動作。而且還能使用在鼻托與眉間部位配備的“眼電位傳感器”,實時掌握眨眼和視線的移動。
就像“睡眼惺忪”所形容的那樣,人困倦時眼部會出現特有的動作,或是眨眼次數增加。MEME感知到這些動作后,會向智能手機發(fā)送數據,利用其獨有的系統(tǒng)判斷困意水平,然后通過語音等發(fā)出警告。
疲勞駕駛防止技術有益于全體駕駛員。雖然目前在精度和耐久性等方面還存在課題,但只要領先對手一步,就有望收獲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