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一個新成員悄悄走進南寧市交通設施“大家庭”——在友愛路南寧秀田小學門前的斑馬線行人過街紅綠燈旁,過路的人如果不留意,根本不會感覺到它的存在。這個并不起眼的小匣子的名字叫紅外線溫感探測器,工作原理是通過紅外線探測到如果有行人要過街,便會自動將車道上的紅燈亮起。交警部門把它引進南寧交通管理,希望它能解決行人過街和車道行車交叉點的“矛盾”。不過,此舉是否真正可行,還得看這個小家伙能否在試用階段完全勝任自己的工作。
探測人體溫度
雷達負責“打燈”
8月6日,記者來到南寧市秀田小學門前的斑馬線。這條斑馬線安裝了行人過街紅綠燈,據交警介紹,紅外線溫感探測器就落戶在行人過街紅綠燈上。但乍一看去,記者沒感覺這套紅綠燈設備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
以往南寧市的行人過街紅綠燈(如民族廣場和廣西電視臺附近民族大道的人行過街紅綠燈)當行人過街綠燈亮起時,必定有一個固定的配時。也就是說,即使沒有行人過街,斑馬線上的綠燈也要持續(xù)亮完由交警預先設定好的那數(shù)十秒配時。
當日下午,在秀田小學門前的這條斑馬線,不時有行人過街。記者注意到,這套紅綠燈與民族大道上的行人過街紅綠燈相較有些特別:一旦沒有行人通行,車道上自動亮起綠燈,斑馬線上自動亮起紅燈。到底是誰將這條斑馬線上的紅綠燈配時控制得這么準呢?原來,在斑馬線人行紅綠燈旁,多了一個金屬小匣子。匣子里的一個探頭正透過小匣子一面玻璃“注視”著斑馬線上的人流。當探頭看見有行人準備走斑馬線時,就自動將行人過街紅綠燈切換成綠燈。
負責安裝調試小匣子探頭的技術人員李先生介紹說,這個探頭叫做紅外線溫感探測器,他們習慣叫它“雷達”。李先生說,雷達發(fā)出紅外線,在斑馬線起頭的地方形成一個扇形區(qū),如果扇形區(qū)里站了人,雷達“感覺”到扇形區(qū)上行人的體溫,就自動在數(shù)秒之后變燈。這時,車道上的紅燈也對應亮起。
李先生說:“這個設備在夜間行人少時效果更為明顯。因為夜間人們大多休息,過街行人少了。如果雷達沒有探測到有人要過街,那么車道上的綠燈將常亮,省去了紅綠燈根據既定程序按固定配時有可能帶來的放空問題,能避免資源浪費?!?/P>
試用效果若好
正式全面上崗
除了不浪費資源,交警考慮得更多的還有交通安全問題。南寧市交警設施大隊民警介紹說,引進紅外線溫感探測器,是從社會各界對翡翠園小區(qū)前民族大道如何保證行人過街安全的討論時想到的。[nextpage]
今年4月17日上午,翡翠園學校一名小學生放學后從翡翠園小區(qū)一頭橫過民族大道時,被一輛小轎車撞倒,不幸當場身亡(本報4月18日曾作報道)。當時不少市民提出,為了行人尤其是孩子的安全,應該在學校附近就近設置有過街紅綠燈的人行橫道,或者直接架設過街天橋(本報4月22日曾作報道)。經過多方客觀論證,基于交通安全考慮,相關部門認為以上兩個方案并不完善。交警介紹說,民族大道是城市主動脈,大道東面連接三岸收費站,又是進出城要道,車流很大,但相對來說,那一帶行人過街數(shù)量并不像民族廣場等地那么多,如果設立斑馬線和行人過街紅綠燈,很多時候信號燈是放空的,勢必影響交通順暢,如果只設斑馬線不上燈,顯然對行人的安全是沒有保障的。記者還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因為民族大道東有了鳳嶺立交橋,此橋到事故發(fā)生地點約200米,重復架設天橋,也是一種資源浪費。
兩種方案都有不足,交警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于是引進紅外探測雷達。交警表示,雷達對紅綠燈的配時控制很靈活,不用人工在燈控箱里頻繁調整配時或24小時蹲守用遙控器變燈。行人過街頻繁的時段,紅綠燈能起到保證行人安全的作用;行人過街少的時候,又能保證車流盡可能通行無憂,“因為民族大道交通壓力較大,所以我們選擇秀田小學門前的友愛路作為試點,如果雷達通過試用沒問題,將在南寧多條路段安裝使用”。
如何兼顧人和車
交警面臨大課題
相關交警表示,紅外線溫感探測器雖然還在試用階段,但有不少學校已表達了希望交警盡可能地把這一新裝備設立在他們的學校門前的愿望。
交警部門對部分學校的交通設施“全套”安裝的需求有自己的看法。交警設施大隊大隊長林偉權說,早在2007年,交警設施大隊已經對南寧市167所中小學校門前的交通做過一次系統(tǒng)的完善工程。目前,紅外線溫感探測器仍在試用階段,能否推廣仍是未知數(shù)。
記者在一些學校了解到,他們都希望交警能盡可能多地給他們安裝交通設施。有的希望斑馬線就設在學校門口;有的認為固定紅綠燈才對司機們有威懾力;有的學校認為交通設施越多,學生就越有安全感。不過,交警安裝設立交通設施有一定的標準和規(guī)定,如果不按照交通規(guī)律行事,將會起到反作用。
交警舉例說,南寧市民族東小學往東不足100米,就是一個丁字路口(設有紅綠燈)。該小學希望在學校門前設立固定紅綠燈,但考慮到如果設立的話,兩套紅綠燈距離太近,這就意味著司機有可能在丁字路口等完紅燈后剛啟動,又要在100米內再次停下,容易造成事故。后來,交警采取在該小學門前安裝黃閃燈的做法,但事實上,該校曾有老師被開來的車撞傷,撞人司機就是剛從路口起步,正準備加速,卻沒注意到有行人過街。
園湖小學由一條小巷連接到園湖路,這里也是因為與園湖東葛路口距離太近,因此沒有設立固定紅綠燈,但交警每天都派民警到這里維持交通秩序。記者在園湖路看到,從那條小巷出來后,巷口北邊很近的地方就有一條斑馬線,但真正走在斑馬線上過街的人不算多。
交警表示,學校出于學生安全考慮,希望交警盡可能給學校門前配備交通設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交警交管工作的對象更為廣義。安全是第一要素,除了安全以外,“交通”二字還包括暢通和有序。時下,南寧市的車輛數(shù)量不斷增加,如何在確保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兼顧各方出行要求,是交警面臨的重大課題。而如何解題,交警的下一步摸索就是從引進紅外溫感探測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