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知識網新聞導讀】
>克隆指紋騙過考勤機的背后
>揭秘亞運場館的五大安保系統(tǒng)
>“光谷武漢”搶灘新物聯網技術高地
>中國智能電網市場備受美國泰科青睞
>誰在領跑安防行業(yè)
>Honeywell智能家居飛入東莞百姓家
>更多
近年來,食品安全頻繁出現問題,隨著國外的瘋牛病、口蹄疫到我國的“農夫山泉砒霜門”、三聚氰胺重現江湖等事件的頻頻曝光,食品安全再一次引起了大眾的集體關注。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體制,加強食品安全監(jiān)控力度,都迫切擺在了政府監(jiān)管部門、企業(yè)質量控制部門、企業(yè)管理者等人員面前。食品生產廠家各出其招,其中對食品進行跟蹤和追溯的RFID安防技術首當其沖,成為備受廠家青睞的技防手段之一。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是隸屬于安防行業(yè)的一種非接觸識別技術,即通過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對目標加以識別。一個典型的射頻識別技術(RFID)系統(tǒng)一般由RFID標簽、讀寫器以及計算機系統(tǒng)等部分組成。世界上每一個商品都能以惟一的代碼表示,也就是說,每一個RFID標簽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食品安全管理問題迫在眉睫的今天,RFID應用于食品鏈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從田間到餐桌的長鏈條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的問題都有可能帶來食品安全的隱患: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帶來的各種生物性危害,農藥殘留、激素殘留、重金屬超標、添加劑與防腐劑的使用等化學性危害,還有違禁超標的各類惡意生產。由于環(huán)節(jié)多,監(jiān)管部門職權難以清晰界定,導致了一旦發(fā)生食品安全事故一旦發(fā)生,將很難追溯問題產生的源頭,追究責任更是無從談起。
在某種意義上,RFID技術實現了為食品安全提供了“從農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從提取了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供應鏈環(huán)節(jié)消費者關心的公共追溯要素入手,全面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數據庫,一旦發(fā)現問題,能夠根據溯源進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從源頭上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利用RFID追溯管理系統(tǒng),除了使記錄檔案追溯方式更為高效、實時和便捷之外,還能在食品供應鏈中提供完全透明的管理,保障食品安全全程可視化控制、監(jiān)控與追溯;同時,可對有可能出現的隱患進行有效評估并為科學預警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