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南昌首家生物識別智能便利店開業(yè),比起掃碼進門的無人便利店,該店用了目前無人店中最先進的技術——手掌靜脈識別和面部識別。除此之外,智能安保系統會將盜竊者的微信、手機、手掌靜脈和面部信息拉黑。
要想進入便利店,首先要掃碼關注公眾號、輸入手機號和驗證碼、錄入手掌靜脈,進行實名認證。認證后將手掌放在另一個手掌形感應區(qū)后,店門自動打開。與此同時,店門上方的屏幕上,顯示進門人的頭像。據介紹,這是面部識別系統,店內配一個人臉識別攝像頭、兩個360度無死角攝像頭、五個固定攝像頭。這些攝像頭會進行全方位人臉比對,每5秒進行面部比對,可確保“本人本手”進門。
購物完成,將幾樣物品放置到收銀臺的感應區(qū),屏幕上自動顯示出商品價格和支付二維碼,結賬后,店門自動打開。為防止偷盜事件,門邊上有個開門按鈕。如果你拿了東西不結賬,直接按開門按鈕出門,出口處的地下埋了感應器,感應到未支付商品,會警報。此外,三名安防人員24小時輪流值守,在后臺了解全市多家店的情況,一旦發(fā)現偷盜會打電話警告,警告無效,會將此人信息拉入黑名單,永遠不能進入便利店。
目前,這家開業(yè)的無人便利店的結算方式還是掃碼結算。店主表示,正在尋找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未來或可刷掌靜脈支付。這樣一來,去便利店連手機都不用帶,只需要刷掌靜脈進門,掌靜脈人臉實現支付,沒有收銀臺,拿了就走,出口處的地下頂上都安裝感應,刷手開門就自動結算完成。
據了解,語音設備也在升級改造中,未來將會改用智能語音,指導顧客購物,準確說出顧客需要的商品方位。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無人便利店迎來風口,但其不成熟性仍然飽受爭議,生物識別專家英飛拓表示,生物識別走進商用為技術拓展、深度發(fā)展起著積極作用,但如何在保障便利性的同時將安全性提升到最大,還需識別企業(yè)繼續(xù)發(f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