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Linux基金會、Eclipse基金會、IDC、英特爾等,不約而同的發(fā)布了他們對于全球邊緣計算市場的最新研究報告,本文將為你呈現其中的精華內容。在科技領域很有意思的一點是,隨著供方能力的增強和需方痛點的變化,這對“矛”與“盾”牽引著技術發(fā)展重心的鐘擺出現反轉。
今天要說的這對“冤家”,就是云計算和邊緣計算。
有一段時間我們大力發(fā)展云計算,把大量的數據處理交給“云”去做,它免去了用戶對中央計算的管理要求。
隨著超大規(guī)模物聯網連接設備的出現,無論是節(jié)點數量還是數據量,都到達了一個更高的層次。量變引起質變,這意味著更多的計算能力要下沉到邊緣側,減輕網絡和中心云的負擔,滿足需方對于實時性和安全性的需求。
邊緣計算,不同于過去我們常說的嵌入式開發(fā)。邊緣計算所面對的場景更加復雜,所涵蓋的對象并不只是終端設備,而是在“最后一公里”所發(fā)生的計算。
計算將同時存在于邊緣和云端,他們之間的界線越來越難以劃分,未來不是云和邊緣,而是連成一片的邊緣云。
第一份報告是《2021邊緣分析:邊緣計算的市場和生態(tài)報告》,先看其中公布的3個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為2021邊緣計算的發(fā)展畫出素描:
◆第一個數據,7/10。雖受到新冠疫情、芯片短缺等黑天鵝事件的輪番“轟炸”,邊緣基礎設施和應用的部署仍舊保持增長。大致的比例是,10個行業(yè)中,只有3個行業(yè)受到影響,7個行業(yè)保持增加。
◆第二個數據,8000億美元。這是從2019到2028年這十年間,預計投入到邊緣計算設施的累計資本支出。作為云計算的延伸,邊緣云被視為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必不可少的驅動因素。隨著大規(guī)模聯網設備、全球共享經濟,以及零邊際成本社會的推進,為邊緣計算創(chuàng)造了千億美元的發(fā)展空間。
◆第三個數據,200。這個數據來自于谷歌在2020年底推出的一個生態(tài)系統,其中包含由30個獨立軟件開發(fā)商ISV提供的200多個應用程序。不僅谷歌,微軟、AWS、IBM、VMware等云服務企業(yè)都開始將重心轉到邊緣計算,邊緣計算的應用市場正在形成。
由此,研究報告給出了邊緣計算的發(fā)展預期。由于過去一年的不確定性增強,2021年的報告在2020年的基礎上,增加了預測的上下閾值。
根據保守預測,邊緣計算的年度復合增長率為40%;根據激進的預測,該數字可達驚人的70%。
前文提到的7/10,對應的行業(yè)分別是制造業(yè)、智能電網、智能網聯汽車、企業(yè)信息化、智慧城市、商用無人機以及醫(yī)療健康。邊緣計算正在這些領域里蓬勃發(fā)展。
雖然有3/10的行業(yè)受到了沖擊,但是就整體而言,全球性疫情讓更多企業(yè)開始擁抱邊緣計算等數字化解決方案,提升發(fā)展韌性。
對于邊緣的分類,Linux基金會給出了明確的界定。邊緣是一個連續(xù)體,根據商業(yè)邏輯和服務提供者的差異,可以劃分為“最終用戶邊緣”和“服務提供商邊緣”。
最終用戶邊緣包括:
獨立的終端設備,例如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和汽車;
網關設備,例如物聯網交換機和路由設備;
本地服務器平臺。
服務提供商邊緣包括:
容納網絡接入設備的站點,例如蜂窩無線基站、xDSL(數字用戶線路)和xPON(新一代光纖網絡)接入站點;
區(qū)域邊緣數據中心和特定的中央機房,通常部署訪問控制器、交換設備和其他服務網關功能。
服務提供商邊緣的實施需要綜合考慮延遲、帶寬、隱私等用戶需求,涉及到不同的部署類型。上圖提供了一種服務提供商邊緣的部署實例,在這個例子中,應用方案不僅跨越了多個服務提供商網絡,還與公有云合作提供整合服務。
當然,研究報告在對邊緣進行了明確的分類的同時,也提出在實際應用中,最終用戶邊緣和服務提供商邊緣不一定必須搭配使用。有些最終用戶邊緣直接與云平臺通信,而有些情況服務提供商邊緣就可充分滿足需求。
邊緣連續(xù)體的部署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綜合分析由部署位置、用戶需求、硬件類型、軟件架構、運營要求、節(jié)點數量、設備所有權…等構成的復雜矩陣,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方案。
現階段,邊緣計算比較成熟的應用場景包括工業(yè)機器人、無人機、計算機視覺、增強現實、零售、游戲、輔助駕駛等。
02 邊緣計算部署的緊迫性在提升
第二份報告名為《2021年物聯網和邊緣計算的商業(yè)應用市場調研結果》,老樣子,咱們也先用數據說話:
◆第一個數據,54%。很多企業(yè)意識到了應用邊緣計算的緊迫性,正在加快采用。54%的企業(yè)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使用邊緣計算,另外有30%的企業(yè)計劃在在未來的12到24個月內認真評估邊緣部署。
◆第二個數據,74%。在邊緣計算的應用中,74%的企業(yè)將開源列入考慮范疇。該數據比2019年的調研結果提升了14%。對應結論意味深長,這一數據表明開源在物聯網以及邊緣計算領域,已經逐步形成了壓倒性的優(yōu)勢。人們希望通過采用開源,帶來如下好處:定制或影響項目代碼的能力(29%);獲得成本優(yōu)勢(18%)以及提升靈活性和敏捷性(14%)。
◆第三個數據,2倍。物聯網和邊緣計算的投資額繼續(xù)呈顯著上升趨勢。3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預計支出比2019年增長2倍。還有62%的企業(yè)計劃在下一財年加大在物聯網和邊緣計算解決方案上的投入,這些企業(yè)已經將邊緣計算視為重點戰(zhàn)略,很多時候相關決策由管理層進行自上而下的推動,因為CIO們意識到邊緣是釋放創(chuàng)新機會的關鍵。
接下來我們看一些具體的調研結果。
物聯網和邊緣解決方案部署時間,正在越來越短。
44%的受訪者表示,典型的物聯網和邊緣項目部署時間不到12個月。20%的受訪者經歷了12-24個月才能完成解決方案部署。還有15%的受訪者報告他們的部署時間超過25個月,更有7%甚至超過36個月。
這里必須吐槽一句,我很好奇在市場變化日新月異的今天,又經歷了新冠的洗禮,7%受訪者所在的企業(yè),他們最終上線的系統是否還是原先的那個。
物聯網和邊緣計算對企業(yè)各個部門的影響是深遠的,產品和服務開發(fā)(16%)、運營(14%)和研發(fā)(14%)預計將從其中受益最大。
誰是物聯網和邊緣計算部署的決策者?
根據2021年的調研,35%的相關企業(yè)決策由最高管理層推動,這一數據與2019年的18%相比,幾乎翻番。
其次的決策群體來自IT人員,2021年的占比為21%,低于2019年的26%。
在邊緣計算的應用過程中,人工智能占據了最大的“人工”。按照工作量劃分,人工智能占40%,其次是控制邏輯占37%和數據分析占30%。
當然,任何技術都有好與不好的一面,新技術也會帶來新問題。
數據安全是物聯網和邊緣部署的首要問題,36%的企業(yè)將數據安全視為部署物聯網和邊緣解決方案時主要的考慮因素。其次是數據收集和分析占比26%,以及連接性,占比24%。
物聯網和邊緣計算應用中,所面臨的三大挑戰(zhàn)分別是:端到端物聯網解決方案的監(jiān)管,設備部署和管理,以及網絡、設備、數據的安全性。
根據英特爾提供的案例,邊緣計算的應用幫助他們的客戶——奧迪,將位于德國的內卡蘇姆工廠的勞動力成本下降了30~50%,焊接檢測速度提高了100倍,延遲僅為18毫秒。
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是,借助邊緣計算,飛利浦在不添加硬件加速的條件下,設法將CT掃描成像的速度提高了188倍。
實施邊緣計算項目具有明確的預期收益,雖然數據采集和資產追蹤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邊緣應用程序,但是制造業(yè)的很多領域都可以隨之受益,比如更好的人員管理、質量更優(yōu)的現場服務,以及更有效率的能源管理。
考慮到制造業(yè)的復雜性,很多企業(yè)無法跨越從示范項目到規(guī)模應用的鴻溝。
阻擋企業(yè)前進步伐的理由包括對于安全性的顧慮、缺乏額外的資金投入、投資回報率難以驗證,以及難以下定更廣泛基礎設施投資的決心。
03 邊緣計算是新工業(yè)革命的動力
第三份報告是《在制造業(yè)中使用邊緣計算》,由IDC、LumenTechnologies和微軟聯合出品。根據IDC報告調研,74%的運營數據將通過邊緣計算在工廠內獲取、分析和處理。
在制造業(yè)中使用邊緣計算的動力來自3個方面:
◆制造彈性的提升,使得生產過程越來越依賴邊緣側數據,做出快速而有效的決策。
◆邊緣計算讓制造商們可以在生產現場就近的位置收集、處理和存儲數據,從而提升可靠性、安全性和實時性。
◆IT與OT部門正在融合,他們一致認為邊緣計算對于任何互聯工廠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選項。
目前雖然只有27%的制造企業(yè)在生產中使用邊緣計算,但越來越多的制造商正在研究如何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生產潛力,增加流程的靈活性。
因此預計未來兩年,將有56%的制造企業(yè)開始試點邊緣計算,17%的企業(yè)將把邊緣計算從試點項目融入到常規(guī)生產流程中。
隨著IT與OT的融合,工程師們一致認為邊緣計算可以提升制造企業(yè)的安全性、提高操作效率,并且進行更快更好的決策。
當被問及制造企業(yè)到底是由OT還是IT部門牽頭推進邊緣計算項目時,大多數的回答集中在由OT部門主導并負責審批預算,IT部門配合。
復盤那些成功的邊緣計算項目,OT與IT的跨部門合作在項目的初始階段就已建立,并且貫穿項目的始終。OT部門擅長結合生產需求,運用邊緣數據提升流程可靠性和彈性。IT部門則擅長分析數據和連接更多廠域。
根據研究,IT和OT部門同時介入的邊緣計算項目,成功率可以提升47%。
因此,在計劃規(guī)模部署邊緣計算之前,制造企業(yè)需要為此制定明確的計劃、考慮所有安全風險,并且升級所需的基礎設施。
當然成功的邊緣計算項目還需要正確的KPI,有趣的是,考核示范項目的KPI和評估規(guī)模應用的KPI有很大區(qū)別,甚至需要重新規(guī)劃。
看了這份報告,不得不由衷感嘆那些成功的邊緣計算項目的來之不易,不僅要有OT與IT部門的同心協力,還需要足夠的資本和基礎設施投入作為支撐,而且更需要結合企業(yè)情況量身定制KPI。
報告的最后還給出了挑選邊緣計算供應商的評判依據。